「关注险企半年报」险企打响AI“升维战”
2025-09-19 09:31:44
文章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谭乐之


  2025年上半年,AI在国内保险业的应用进入规模化落地新阶段。多家上市险企纷纷将AI作为核心战略抓手,围绕“降本”与“增效”两大核心目标,在销售、理赔、风控、客服等全业务链条深化技术应用,AI正成为推动保险业数字化转型、重塑行业价值链的关键力量。尽管当前头部险企已在AI出单、智能理赔、AI风控等场景取得显著成效,但中小险企在数据积累、技术投入上与头部机构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也让行业开始聚焦一个关键问题:中小险企应通过哪些路径突破资源瓶颈,高效借鉴头部经验实现AI赋能降本增效?是否存在可复制的轻量化AI应用模式?


  针对这一行业关切,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给出了专业见解。他表示,中小险企突破资源瓶颈的核心在于回归战略本身、锚定细分目标市场,以战略定力避免盲目对标头部的全场景布局,再以AI为支点快速迭代数据、风控、定价与渠道优势,实现从“资源跟随”到“战略突围”的转型。


  刘勇介绍,例如区域型中小寿险公司,若明确将“服务区域老年健康险”作为核心目标市场,可通过AI工具(如基于Dify平台搭建的RAG智能体)分析细分人群的疾病发生率、就诊偏好,快速积累区域老年健康数据,使该细分场景的风险识别准确率迅速提升,在所辖区域内形成竞争优势;某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中小财险公司,聚焦“科技型企业设备险”,通过AI整合企业的研发投入、供应链稳定性、设备运维记录等数据,构建“研发强度—设备风险”关联模型,大幅提升产品定价精准度。


  针对中小险企资源有限的现状,刘勇建议通过以下路径突破技术瓶颈:一是借力开源技术与生态合作,采用国产开源模型降低基础成本,DeepSeek的API定价远低于国际同类产品,训练成本低于头部模型,中小险企可基于其开源版本二次开发;二是聚焦高ROI场景优先突破,从智能客服、自动化理赔等场景切入;三是参与数据联盟与知识共享,弥补自身数据不足,利用公共数据源整合医保、征信等政府开放数据,强化风控能力;四是与高校等研究机构合作,培养“保险+技术”复合人才,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刘勇指出,可复制的轻量化应用模式包括:一是平台化工具快速部署,使用低代码平台构建应用;二是采用智能体协同模式,针对不同任务,如核保、客服、风控部署轻量级智能体(Agent);三是联合研发与试点推广,参与监管沙盒试点,在可控环境中测试AI应用。


  “大多数应用场景中,保险企业需要构建一个听起来像自己的模型,显然不会是大模型,小模型可能会表现更出色。”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认为,AI技术正在对保险业的各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正在成为保险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催化剂。成功的保险企业将是那些能够利用新技术创造新产品、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并超越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企业。“在当前AI技术没有壁垒的情况下,从大模型到小模型的转变,正逐渐成为中小保险企业商业应用的‘王道’”。


责任编辑:高冉

险企

AI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