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控人多次占用资金未及时披露,内控治理严重缺失。不可思议的是,业绩暴跌背景下,东方雨虹还推出远超净利规模的高额分红。
近日,中国建筑防水行业龙头企业东方雨虹(002271.SZ)因实际控制人李卫国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6950万元且未及时披露,被北京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并遭深交所通报批评。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公司内部治理的严重缺陷,也引发了市场对上市公司资金安全与股东权益保护的广泛关注。
根据监管调查,2023年2月至2024年5月期间,东方雨虹通过销售人员借款、财务转账等隐蔽方式,向实控人李卫国提供资金6950万元,其中2023年占用2000万元,2024年进一步增至4950万元。这一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相关规定,属于典型的关联方资金占用问题。
资金占用事件的发生,反映出东方雨虹在公司治理上的重大漏洞。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资金管理应当遵循严格的财务规范,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和合规性。然而,东方雨虹却通过非正常渠道向实控人输送资金,且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这不仅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也动摇了市场对公司的信任。
针对内控管理、经营业绩以及分红等相关问题,发现网向东方雨虹发送调研求证函,截至发稿前,东方雨虹未就相关问题给予合理解释。
业绩持续下滑 房地产寒冬下的经营困境
东方雨虹的资金占用风波并非孤立事件,其背后是公司近年来业绩的持续恶化。据东方雨虹披露的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东方雨虹实现营业收入280.56亿元,同比下降14.52%;净利润仅为1.08亿元,同比暴跌95.24%。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继续承压,营业收入135.69亿元,同比下降10.84%;归母净利润5.64亿元,同比下降40.16%。
从业务结构来看,东方雨虹的核心业务——防水材料收入为94.6亿元,同比下降12.48%,而工程施工收入更是大幅下滑32.34%。这一数据清晰地反映出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对该公司主营业务的冲击。作为建筑防水行业的龙头企业,东方雨虹的业务高度依赖房地产行业,而近年来恒大、融创等头部房企的债务危机导致市场需求萎缩,回款难度加大,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经营压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东方雨虹的应收账款问题日益严峻。截至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应收账款高达94.09亿元,占营收比重69.34%,其中大量来自恒大、融创等暴雷房企的欠款难以收回。高企的应收账款不仅占用了公司大量流动资金,也增加了坏账风险,进一步削弱了东方雨虹的盈利能力。
远超净利规模异常分红遭市场质疑
与多次占用资金更令人质疑的是,东方雨虹在业绩暴跌下的巨额分红。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仅1.08亿元,同比暴跌95.24%,但是最初却一度计划分红58.81亿元,支付率高达5443%,远超行业合理水平。虽然在监管以及各界舆论的质疑下,该公司分红方案最终调整至22.1亿元,但2025年上半年公司再度推出同等金额的分红,相当于当期净利润的391%。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这种与盈利能力严重脱节的分红行为,引发了市场对“掏空式分红”的强烈质疑。所谓“掏空式分红”,是指上市公司在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仍通过高额分红向大股东输送利益,从而损害公司长期发展和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东方雨虹的分红政策显然违背了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合理性原则,也暴露了公司治理的深层次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东方雨虹的实际控制人李卫国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方式持有持有东方雨虹约22.6%股份,这意味着近两年44.2亿元分红中,约有10亿元直接流入实控人腰包,高额分红的主要受益者正是大股东本人。在资金占用事件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公司仍坚持大比例分红,难免让市场怀疑其动机是否正当。
市值暴跌 如何重塑企业价值?
在资金占用事件曝光前,东方雨虹的市值已因业绩下滑和行业调整受到严重影响。2021年,其市值曾达到1581亿元的历史高点,但此后随着房地产行业下行,公司业绩持续恶化,市值不断缩水。截至2025年8月25日收盘,东方雨虹股价为13.10元,总市值为312.92亿元。与2021年的高点相比,市值已蒸发超1268亿元,跌幅超过80%。
市值的大幅缩水,反映了市场对东方雨虹未来发展前景的悲观预期。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调整短期内难以逆转,公司主营业务仍将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资金占用和异常分红事件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如果东方雨虹不能尽快改善公司治理、优化业务结构,其市场竞争力恐将进一步下滑。
东方雨虹当前的困境,是公司治理缺陷、行业周期下行和经营策略失误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走出困境,公司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深刻变革:
加强公司治理,规范资金管理。资金占用事件暴露了东方雨虹在内部控制上的严重不足。公司应建立健全资金使用审批制度,杜绝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行为,并确保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透明度。同时,董事会和监事会应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优化业务结构,降低房地产依赖。东方雨虹过度依赖房地产行业的业务模式已难以为继。公司应积极拓展基建、市政工程、工业建筑等非房业务领域,降低单一行业波动带来的风险。此外,可考虑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在高端防水材料市场的竞争力。
审慎制定分红政策,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高额分红虽能短期满足大股东利益,但长期来看可能损害公司财务健康。东方雨虹应制定合理的分红政策,确保利润分配与公司盈利能力相匹配,避免“竭泽而渔”式的分红行为。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改善现金流。面对高企的应收账款,公司应加强客户信用评估,优化回款机制,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追讨欠款。同时,可探索供应链金融等创新模式,缓解资金压力。
东方雨虹的资金占用事件和业绩困局,为上市公司治理敲响了警钟。作为行业龙头,东方雨虹本应成为规范运作的典范,但其近年来的种种问题却暴露了企业治理的短板。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公司唯有痛定思痛,推动内部改革,才能重塑市场信心,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等待它的可能是更加严峻的挑战。
(记者 罗雪峰 财经研究员 子琪)
东方雨虹
异常分红
业绩
上市公司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