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文化 > 正文
不少俄罗斯“梗”出自陀翁
2021-11-16 09:29:09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莫嘉】近日,全俄罗斯的媒体都被一条文化新闻“刷屏”---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11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前往莫斯科陀思妥耶夫斯基故居博物馆参加纪念活动。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认为是200年来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其作品被翻译成170多种语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上被翻译次数最多、阅读范围最广的作家之一。同时,他还是在学术界被引用最多的俄罗斯经典作家,西方世界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比肩。他的作品以深刻的心里洞察及深邃的社会哲学批评见长。一代又一代俄罗斯人读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成长,他对人性的批判与思考无可置疑地影响着俄罗斯的社会道德,影响着人们对于善与恶的评判与理解。

2021年11月10日,莫斯科地铁站里人们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画像旁走过。

拷问人类的灵魂

“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这句话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西伯利亚流放时说的。俄罗斯人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人和俄罗斯灵魂最好的描绘者。陀翁曾在自己的笔记中这样写:“我认为俄罗斯人最根本的精神需求是对苦难的需求,它是长久存在的,是无法消解的。”

这种对痛苦的渴求自古以来便存在于俄罗斯人的民族心理之中。所以,陀翁笔下的文学世界充满了苦难、贫穷、罪恶、死亡。有文学评论家统计,在《罪与罚》中,死亡出现了21次,《白痴》中31次,《群魔》中15次,《少年》中34次,《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则高达43次!这对于一部分读者来说,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是那么愉快的体验。但是,正是在这些苦难当中,陀翁以犀利的笔触直指人内心深处的晦暗,拷问人类的灵魂,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苦难本身并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对苦难的思考。陀思妥耶夫斯基便是这样一位大师,他通过文字将人世间的苦难记录下来,透过苦难的表象对人性进行深入的挖掘。正如陀翁所说:“苦难是什么?苦难应该是土壤,只要你愿意把你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这土壤里面,很有可能会开出你想象不到的灿烂的花朵。”

俄罗斯有6个陀翁博物馆

在世界文学史上,陀翁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高峰,他是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出版人。在俄罗斯国内,陀思妥耶夫斯基享有无可置疑的崇高声誉。在全俄罗斯就有6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博物馆,莫斯科一地就有他的3个纪念雕像和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地铁站。几乎所有陀翁的小说都被拍成电影、在舞台上排成戏剧,久演不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是俄罗斯中学生必读书。

陀翁大概不会预料到,在他诞辰200周年之际,他和他的作品成为互联网上的新宠。俄罗斯社交媒体的使用者们格外偏爱陀翁的作品,他们在TikTok、脱口秀、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纷纷引用陀翁小说中的名句。在俄罗斯人的语境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孤独、生活的虚妄以及人性复杂的代名词。陀翁《罪与罚》中的主人公大学生拉什科里尼科夫有一句话:“我就是个混蛋,还是我有这样的权利。”这句话成为俄罗斯社交媒体相当流行的“梗”,年轻人用它来表达随心所欲。在新冠疫情暴发后,陀翁《地下室笔记》中的一句话又爆火网络:“世界毁灭又如何,我只想喝我的茶”。

当然,除了社交媒体中的调侃,陀翁的作品在俄罗斯仍然拥有大量的拥趸,年轻人仍然热爱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从2021年开始,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斯蒂芬·金(现代恐怖小说大师)和乔治·奥威尔(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1984》的作者)并列成为出版最多的作家。莫斯科翻译学院院长认为,陀翁的创作虽然在一个多世纪前,但是他作品中对人性的剖析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永远不会是死气沉沉的纪念碑,上面满是蜘蛛网和灰尘。

苦难化为传世之作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曾这样评论:“作家所有的灵魂秘密,所有的人生经验和智慧都被他详细地描绘进自己的作品。他不同寻常的人生履历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世界观和创作风格。”

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诞生于他父亲供职的莫斯科玛丽亚穷人医院,这里曾是莫斯科最凄惨的地方之一,聚集了各种贫苦无依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小就见识了种种人间苦难,其中很多人成为他小说中的人物原形。16岁到18岁,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打击非常大,父亲去世直接引发他的癫痫病,此病困扰他一生。他见证的人间苦难和自身的病痛、精神上的折磨、流放的遭遇都进入他的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很早便展现出惊人的文学才华。1846年,他在彼得堡文集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穷人》。被认为是另一个果戈理诞生了。1849年陀翁由于参加彼得堡激进小组,朗读了别林斯基给果戈理的一封抨击黑暗现实的信被捕,虽然逃过一死,但开始了10年的流放生涯。头4年在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服苦役,后面6年被派到西伯利亚边境当边防兵。可以说,10年的流放生涯从根本上改变了陀翁,他更多地认识到人类苦难以及人性的罪恶。这在他的作品《死屋笔记》里有大量描述。从西伯利亚归来,《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赌徒》《罪与罚》《白痴》《群魔》《少年》等一系列小说问世。

1878年底陀翁开始创作《卡拉马佐夫兄弟》,可惜的是陀翁只来得及完成第一部便溘然而逝。根据同时代人的回忆,陀翁葬礼当天,有大概6万人自发参加,莫斯科涅瓦大街人潮汹涌。

同时,他还是在学术界被引用最多的俄罗斯经典作家,西方世界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比肩。他的作品以深刻的心里洞察及深邃的社会哲学批评见长。一代又一代俄罗斯人读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成长,他对人性的批判与思考无可置疑地影响着俄罗斯的社会道德,影响着人们对于善与恶的评判与理解。

2021年11月10日,莫斯科地铁站里人们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画像旁走过。

拷问人类的灵魂

“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这句话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西伯利亚流放时说的。俄罗斯人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人和俄罗斯灵魂最好的描绘者。陀翁曾在自己的笔记中这样写:“我认为俄罗斯人最根本的精神需求是对苦难的需求,它是长久存在的,是无法消解的。”

这种对痛苦的渴求自古以来便存在于俄罗斯人的民族心理之中。所以,陀翁笔下的文学世界充满了苦难、贫穷、罪恶、死亡。有文学评论家统计,在《罪与罚》中,死亡出现了21次,《白痴》中31次,《群魔》中15次,《少年》中34次,《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则高达43次!这对于一部分读者来说,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是那么愉快的体验。但是,正是在这些苦难当中,陀翁以犀利的笔触直指人内心深处的晦暗,拷问人类的灵魂,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苦难本身并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对苦难的思考。陀思妥耶夫斯基便是这样一位大师,他通过文字将人世间的苦难记录下来,透过苦难的表象对人性进行深入的挖掘。正如陀翁所说:“苦难是什么?苦难应该是土壤,只要你愿意把你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这土壤里面,很有可能会开出你想象不到的灿烂的花朵。”

俄罗斯有6个陀翁博物馆

在世界文学史上,陀翁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高峰,他是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出版人。在俄罗斯国内,陀思妥耶夫斯基享有无可置疑的崇高声誉。在全俄罗斯就有6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博物馆,莫斯科一地就有他的3个纪念雕像和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地铁站。几乎所有陀翁的小说都被拍成电影、在舞台上排成戏剧,久演不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是俄罗斯中学生必读书。

陀翁大概不会预料到,在他诞辰200周年之际,他和他的作品成为互联网上的新宠。俄罗斯社交媒体的使用者们格外偏爱陀翁的作品,他们在TikTok、脱口秀、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纷纷引用陀翁小说中的名句。在俄罗斯人的语境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孤独、生活的虚妄以及人性复杂的代名词。陀翁《罪与罚》中的主人公大学生拉什科里尼科夫有一句话:“我就是个混蛋,还是我有这样的权利。”这句话成为俄罗斯社交媒体相当流行的“梗”,年轻人用它来表达随心所欲。在新冠疫情暴发后,陀翁《地下室笔记》中的一句话又爆火网络:“世界毁灭又如何,我只想喝我的茶”。

当然,除了社交媒体中的调侃,陀翁的作品在俄罗斯仍然拥有大量的拥趸,年轻人仍然热爱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从2021年开始,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斯蒂芬·金(现代恐怖小说大师)和乔治·奥威尔(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1984》的作者)并列成为出版最多的作家。莫斯科翻译学院院长认为,陀翁的创作虽然在一个多世纪前,但是他作品中对人性的剖析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永远不会是死气沉沉的纪念碑,上面满是蜘蛛网和灰尘。

苦难化为传世之作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曾这样评论:“作家所有的灵魂秘密,所有的人生经验和智慧都被他详细地描绘进自己的作品。他不同寻常的人生履历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世界观和创作风格。”

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诞生于他父亲供职的莫斯科玛丽亚穷人医院,这里曾是莫斯科最凄惨的地方之一,聚集了各种贫苦无依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小就见识了种种人间苦难,其中很多人成为他小说中的人物原形。16岁到18岁,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打击非常大,父亲去世直接引发他的癫痫病,此病困扰他一生。他见证的人间苦难和自身的病痛、精神上的折磨、流放的遭遇都进入他的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很早便展现出惊人的文学才华。1846年,他在彼得堡文集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穷人》。被认为是另一个果戈理诞生了。1849年陀翁由于参加彼得堡激进小组,朗读了别林斯基给果戈理的一封抨击黑暗现实的信被捕,虽然逃过一死,但开始了10年的流放生涯。头4年在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服苦役,后面6年被派到西伯利亚边境当边防兵。可以说,10年的流放生涯从根本上改变了陀翁,他更多地认识到人类苦难以及人性的罪恶。这在他的作品《死屋笔记》里有大量描述。从西伯利亚归来,《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赌徒》《罪与罚》《白痴》《群魔》《少年》等一系列小说问世。

1878年底陀翁开始创作《卡拉马佐夫兄弟》,可惜的是陀翁只来得及完成第一部便溘然而逝。根据同时代人的回忆,陀翁葬礼当天,有大概6万人自发参加,莫斯科涅瓦大街人潮汹涌。


责任编辑:林林

俄罗斯

“梗”

陀翁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