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文化 > 正文
陕西西安一东汉墓发现11块刻铭龙纹铺地砖
2022-08-11 06:53:11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M6北侧室前端中部的3块红砖背刻铭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本报西安8月9日电 记者李洁、张哲浩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近日对一项目用地发现的6座东汉砖券多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为研究东汉时期墓葬营建、家族丛葬及随葬用器等丧礼制度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根据墓葬形制、模型明器和陶动物组合及随葬品特征初步判断,这6座墓葬系东汉中早期家族丛葬墓地,虽遭盗扰破坏,但仍出土有陶、石、铜等质地文物140余件组,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发掘中发现了11块刻铭铺地砖。

这6座东汉砖券多室墓的发掘区域位于新筑街道贺韶北村东北(纺渭路东)、潘罗村西侧的塬地上,墓地东眺骊山,西濒灞水,距灞河流域下游约6.8千米,西南距新寺遗址(西汉长门宫建筑遗址)约4.2千米,属于西安市灞桥区古墓葬及古遗址分布范围。

6座墓葬大小形制基本相同,全长17.05米至24.2米不等,深4.55米至6.2米。墓葬结构皆系长斜坡墓道,墓道两侧壁带有单重或双重台阶,墓室以砖砌“前堂后室”或带左、右侧室为主,整体平面多似“十”字形。

“现存券顶和部分砖墙毁塌,部分可能因盗洞盗扰。”该项目的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葬具人骨也基本不存,仅存少量残颅骨、肢骨或棺钉位于后室或侧室。除编号为M1的墓葬位于墓地最东北处外,其余墓葬均集中分布于墓地西北部,以墓葬方向不同可以分为三组,其中M1和M4坐北朝南,M5坐东朝西,M2、M3和M6坐西朝东。

在这6座墓葬中,出土了很多随葬品。M1在前堂东北部近地面及后室地面清理中发现有大面积厚约0.5厘米的草木灰迹及零星白灰层,在前堂填土及西南壁下残存有“五铢”铜钱及陶器残片等;M2在前堂填土及墓底残存有“五铢”铜钱、铜环及陶案、碟、耳杯等少量器物;M3发现数件陶碟、铜环首刀(柄)、铜钱及骨饰等数件随葬品;M5发现有摆放有序的陶器、石握及玉剑彘等40余件组。

另外,在M3南侧室还出土了一件保存完整的灰陶朱书镇墓解除瓶,该瓶倒置于地口朝东,瓶内淤土夹杂一块白色碎石,其应属刻意放置,疑为瓶身朱书所谓“精石”。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所谓“精石”,是道教用来镇压鬼怪邪魅所用之物。灰陶朱书镇墓解除瓶上书写的应为解除文,也称“镇墓文”。解除,有谢过之意,又说有解除驱鬼之意。解除文多书写在陶瓶之上,一般为朱书或墨书,东汉魏晋时期流行于墓葬中,文字内容多为求福辟邪,应与早期道教的兴起有关。

本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出土于M6墓葬,考古工作人员在揭开墓底铺地砖时发现,北侧室前端中部有3块红砖背刻铭文,南侧室中部偏北有8块红砖背刻铭文,且铭文砖排列规律,刻铭有纪年及龙纹图案等。结合北侧室“永元三年”砖铭及南侧室“永元四年”砖铭可知,M6系东汉中早期墓葬,主体“前堂后室”结构营建或稍早,北侧室建造早于南侧室。

这些刻铭铺地砖的刻铭内容有“永元三年”“永元四年”“龙门伊阙”“陵存恤弟守陵存血弟尊存血”“斗二升半”等及龙纹等图案,字体隶、行、草书兼有。

砖背刻铭在汉墓发掘中甚为少见,M6发掘的这11块刻铭铺地砖对于研究东汉墓葬的葬制葬俗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汉代墓葬中,不论是墓壁还是随葬器物中经常会出现跟龙有关的纹饰或器物,龙纹图案在汉代多与升天观念相关,有的也有镇墓辟邪的作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相关专家介绍,此次发现的龙纹形象似腾飞捕猎状,身体呈细长弯曲的蛇形,嘴大张,整体造型简洁明快,生动活泼且动感十足。但由于单体形象出现未见仙官或墓主形象,升仙意味不明,且因为背刻铭砖反铺于墓室底部,结合铭文内容看,镇墓辟邪的意义更重。


责任编辑:林林

西安

东汉墓

发现

刻铭龙纹铺地砖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