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市场投资生态的演进与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的变迁,ETF赛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年以来,资金持续流入各类ETF产品,推动整体规模显著攀升。与此同时,公募基金也加速构建ETF产品矩阵,不断丰富产品供给。
展望未来,多家公募基金表示,在资产再配置需求推动和机构资金持续入场的双重助力下,ETF市场仍具备广阔增长空间与多元化发展路径,并将成为资管行业规模扩容的重要引擎。
资金流入驱动ETF规模持续增长
今年以来,随着资金持续流入,多只宽基和细分赛道ETF的规模呈现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的规模为786亿元,相较于去年底的221.9亿元增长564.1亿元。此外,华夏沪深300 ETF和华泰柏瑞沪深300 ETF增长均超500亿元;易方达沪深300 ETF、嘉实沪深300 ETF、华安黄金ETF、工银瑞信港股通科技30 ETF、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等增长均超200亿元;鹏华化工ETF、易方达人工智能ETF、华夏机器人ETF等增长均超100亿元。
公募基金对ETF的布局热情持续高涨。据统计,当前市场上还有华安创业板人工智能ETF、银华创业板综ETF、南方港股通创新药ETF、富国科创200 ETF、华宝农牧渔ETF、国泰香港汽车ETF等多只ETF正在发行,涉及宽基、港股、行业等品种。
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相关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目前A股ETF产品布局已较为充分,但仍存在拓展空间:首先,在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过程中,可能不断形成全新的行业或者主题ETF的布局机会;其次,随着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结构中占比提升,其未来有望成为ETF产品的重点布局方向;最后,部分优质赛道虽已有对应ETF产品,但在规模、流动性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积极构建产品矩阵
站在当前时点,多家公募基金均表示,正在积极完善产品线布局、拓展创新领域,以把握市场机遇并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配置需求。
“我们正着力进一步丰富自身的产品矩阵,推动更多产品落地。相关特色产品布局主要围绕细分板块展开,例如在医疗领域布局了医疗器械ETF和港股医疗ETF。”永赢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蔡路平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称。
他表示,在科技与军工融合方向,永赢基金提出了“空天地海”的理念:“空”指商业航天与卫星;“天”涵盖低空经济与通用航空;“地”包括人形机器人;“海”则涉及海洋科技。
国泰基金总经理助理、量化投资部总监梁杏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重视宽基领域的布局,去年已集中资源打造国泰中证A500 ETF这一核心宽基产品,但由于宽基ETF对资源的要求和消耗极大,后续在其他宽基产品的布局上会谨慎挑选精品。同时,持续深耕行业主题ETF,以及补充港股产品线。
“此外,在策略类ETF方面,我们今年推出全市场首个现金流因子ETF,未来会聚焦‘长期有效,易被接受’这一策略因子的探索。我们希望涵盖宽基、科技、周期等多个领域,推出丰富的投资策略,从而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梁杏称。
ETF市场仍存广阔发展空间
展望后市,多家机构对ETF市场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
蔡路平认为,若A股市场能逐步由过去的宽幅震荡转向稳健上行格局,将有助于引导资金从短期的交易型行为逐渐转向中长期的配置型行为。这一转变不仅有利于提升宽基ETF的配置需求,也将为策略型产品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在居民资产再配置的宏观背景下,结合各类机构资金持续流入的态势,以及当前市场存量与潜在增量之间存在的巨大空间,包括ETF在内的权益市场资金面整体呈现积极和乐观的态势。预计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有望持续扩大,迎来新一轮增长。”蔡路平称。
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相关人士认为,从资金流入的角度评估,ETF未来增量可能主要来自三方面:
一是港股ETF,港股与A股互联互通日益紧密,已成为配置中国资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港股ETF有望成为资金布局港股市场的重要工具。
二是行业主题ETF。当前多个领域呈现齐头并进、事件驱动频发但不确定性仍存的特征,导致行业快速轮动,主题类ETF或更适应这类脉冲式结构性行情。当然,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和大盘价值风格回暖,宽基ETF也可能重新回归投资者的视野。
三是债券ETF。第二批科创债ETF的推出体现了管理人在产品供给端的积极布局,若未来底层资产能够进一步扩容,债券ETF仍具备显著的发展潜力。
ETF
公募
基金
投资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