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熊动能减弱 阶段性调整接近尾声
2023-09-15 10:48:43
文章来源
期货日报

  9月以来债市进一步下挫,利空因素接力之下国债阶段性走熊。10年期国债收益率活跃券收益率一度上行至2.65%以上,回到了8月15日降息前的水平,与MLF差距不断扩大;1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幅度更是接近20BP,国债走出熊平。具体来看,8月末先是市场期盼已久的“认房不认贷”政策落地,信贷宽松预期升温推高国债收益率。随后,活跃资本市场政策出台,虽然权益市场的情绪未有持续的好转,但释放的政策信号使收益率中枢继续上行;权益市场再度转冷后,楼市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接力,各大城市的不断跟进也巩固了宽信用预期。此外,汇率的回落也使得降准预期有所松动,空头情绪主导市场走向。而与此前央行及时对资金面进行呵护不同,本轮政策带动的债市调整在偏紧的资金面下走得更为持久。展望后市,笔者认为债市走熊的动能正在逐步减弱,本轮阶段性行情或已接近尾声。


  从近期公布的金融数据来看,8月社融比去年同期多增6316亿元,但多增的部分主要来自政府债券净融资:8月增量为1.18万亿元,同比多增8714亿元;除了政府债和企业债的其他分项仍成拖累。信贷方面环比增长同样超过季节性平均水平,但同比来看信贷动能仍难言强劲,更多是保持了一定的韧性。8月信贷同比多增868亿元,但多增仍主要靠企业票据融资冲量的支撑,企业短贷和长贷同比少增的额度较7月略有增加,居民长贷同比少增的势头亦尚未扭转,加杠杆意愿依旧不强。此外,货币供给增速继续下行,资金的活跃程度也有待提高。从市场对数据的反应来看,9月11日午间数据公布后期债开启反弹,中长期国债期货当日收涨并在次日高开,也反映出虽然信贷环比改善明显,但信贷需求仍不及预期,结构亦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通货膨胀的情况与金融数据相似,同样是边际改善但内生需求偏弱。8月CPI同比由负转正,需求边际回暖,食品价格有所反弹,非食品方面与假期出游相关的交通和住宿价格上涨;对CPI回正影响更大的是基数效应的减弱,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依旧为负,其核心原因仍是内需整体偏弱。PPI降幅收窄同样主要受基数效应影响,加之上游的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原材料受供给端影响价格上行,PPI得以在触底回升的通道上继续恢复。


  此外,近期备受关注的地产政策组合拳同样对债市走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笔者认为目前地产对国债的利空已基本定价完全,后续若短期内政策落地的实际情况不及预期,债市或有所反弹。对于“认房不认贷”政策,笔者认为其重点利好“卖一买一”的改善性需求,而其层级结构使得落地情况仍受制于最基础层的刚性购房需求。同时,先卖后买的格局也使市场二手房挂牌量激增,短期内在库存压力下房价亦受到压制。对于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我们认为其影响范围主要是核心城市,实际落地的影响效果可能较为有限。而对于存量房贷调整政策,我们认为其主要作用是缓解居民负债压力,对楼市的直接影响较小。总而言之,房地产市场在中期的时间跨度上预期能够逐步企稳,只要市场继续向下探底,政策便将有望持续加力。同时,笔者认为在新的供需格局下,楼市不存在过热的基础,政策的作用更多在“托”而不是“举”。


  偏紧的资金面也是国债阶段性调整的重要原因,但笔者认为偏紧的格局不具备中长期的持续性。回顾下半年来的国债走势,可以发现本轮阶段性调整与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后收益率的上行有相似之处:两次上行均因政策推高了市场的宽信用预期,但与7月底不同的是,跨月后资金的宽松不及预期,加之地方政策不断跟进,致使本轮调整的持续时间较上次更长,力度也更大。资金偏紧的原因一方面是发债节奏的加速,另一方面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缩量续作,OMO存量快速下行。但对于后续资金面是否将延续偏紧的格局,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在稳增长的目标下,货币政策取向仍然没有改变;其次,正如前文所说,目前信贷的内生动能仍旧偏弱,央行在目前的时间点继续收紧货币不符合基本面逻辑;最后,汇率连创新低间接对资金的宽松形成一定压制,乃至降低了市场对于降准的预期,但央行近期接连出手干预,且稳汇率工具储备仍较为充裕,汇率快速回落的概率不大。因此,在央行的呵护下,后市资金仍将以平衡偏宽为主,且年内降准依旧可期。


  综上,笔者认为当前国债对于本轮政策组合拳的定价已基本充分,十债收益率与政策利率的偏离程度也已经达到高位,债市继续下行的空间不大。随着基本面表现与预期之间的落差显现,政策对债市的利空影响或逐步降温,本轮国债的阶段性走熊亦将步入尾声。中长期来看,预期国债走势仍振荡偏强,关注阶段性调整的尾部机会。风险因素方面重点关注基本面复苏和政策调控的超预期。


责任编辑:周子章

债券

期货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