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前三季保费增速放缓 主要保险公司业务重心转向开门红
2020-10-29 08:34:03
文章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我们现在重心都在明年’开门红’上。”10月28日,总部位于北京的某寿险公司业务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


  这从银保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亦可窥见。具体而言,9月单月寿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96亿元,同比增长4.1%,而相对应的8月增速为8.4%,考虑到9月部分主要保险公司已将业务重心转向2021年开门红,当月保费增速有所放缓,导致整体行业寿险业务增速趋缓。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欣琦更是用“预计整体行业明年开门一炮而红”,来形容这一趋势。近段时间,券商纷纷继续推荐保险板块,核心原因在于“开门红”的超预期,以及资产端受益于国债收益率上行的超预期。


  提前备战“开门红”致寿险及健康险增速放缓


  目前,人身险业备战”开门红“正酣。以上市保险公司为例,太保寿险整体时间进度相较去年提升了1个月,10月1日上市公司2021年首款“开门红”产品——鑫享事诚(庆典版);中国人寿2021年首款“开门红”产品——鑫耀东方定期年金将于10月20日上市,目前已经可以预约;平安人寿预计11月初启动“开门红”,时间节点较去年略有提前;新华人寿曾表示预计将于11月中下旬或12月初启动“开门红”。


  这不难理解。华创证券分析称,在市场低迷、业绩承压的环境下,人身险开始重新审视价值与规模的平衡。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1-9月,人身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6398亿元,同比增长2.5%(前值为6.7%)。其中,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分别为20187亿元、5698亿元和5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前值为4.9%)、14.5%(前值为15.1%)和-1.2%(前值为-6.4%)。业内认为,人身险业累计保费增速明显放缓,提前备战“开门红”致寿险及健康险增速放缓。


  刘欣琦进一步分析称,9月单月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796亿元,同比增长4.1%(前值为8.4%),考虑到9月部分主要保险公司已将业务重心转向明年“开门红”,当月保费增速有所放缓,导致整体行业寿险业务增速趋缓;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73亿元,同比增长9.6%(前值为6.8%),环比有所改善,预计主要驱动力来自于保险公司通过销售获客类产品积极储备“开门红”客户;意外险原保险保费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46.2%(前值为-11.8%),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意外险保费正增长,预计主要为居民出行增加所致。


  在中国寿险业转型发展峰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人身险业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风险保障需求。


  车险综合改革正式实施后车险保费增速明显放


  同期,财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0592亿元,同比增长8.4%(前值为8.4%),财险行业保费增速延续平稳增长。其中,车险和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6208亿元和43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前值为4.8%)和13.8%(前值为13.8%)。


  9月单月财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98亿元,同比提升9.0%(前值为9.6%)。其中,车险增速6.4%(前值为10.1%),非车险增速13.5%(前值为8.9%),车险综合改革正式实施后车险保费增速明显放;非车增长主要由农险、健康险和工程险拉动,单月同比增速分别为40.6%,31.5%和30.0%。


  9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实施。大家财险总经理施辉指出,在车险综合改革后,短期内车险保费规模将下降,赔付率上升,全行业均会面临的承保盈利压力,龙头保险公司将凭借自身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再次展现出竞争优势。随着赔付率的上升行业费用率将会回归合理水平,未来对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风控能力、成本管控能力、客户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痼疾将会通过本次车险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而逐步化解。


  以广东车险市场为例,广东车险市场首月平稳过渡,三大财险公司平安财险广东分公司、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和太保财险广东分公司数据均已经出炉,这三家公司的车险份额占广东市场7成,其中家用车商业险平均保费较综改前下降,而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也出现了显著上升,利好消费者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财险公司在车险综合改革前有“冲刺”的动作。8月单月,财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093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10.1%,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增速8.9%,车险增速年内首次超越非车险。


  刘欣琦称,考虑到车险综合改革实施后,短期在风险保额不变的情况下车均保费将有明显下降,预计财险行业的保费驱动因素将由车险向非车险转移。


  (作者:李致鸿)


责任编辑:刘利香

寿险业务

保费收入

保险公司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