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2022-07-25 10:51:15
文章来源
黄杰

  皮影戏作为我国传统民间美术的重要代表,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植根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土壤,从劳动人民生活中汲取艺术养分,在千年历史的涛浪里皮影戏凝结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和勤劳的汗水,成为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但是面对社会现实,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步伐下依靠手技传承的传统文化工艺正逐渐消亡。以澧县皮影戏的美术工艺为视角,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精神文化内涵着手,探讨当前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结合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对于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以期为澧县皮影戏的发展略尽绵力。


  皮影戏,别称灯戏、傀儡戏,是一种融合了美术、音乐、表演、文学等学科的综合艺术门类,艺术造诣上带有浓郁的地方民俗和人文素养气息,不论作为地方民俗研究亦或是艺术研究,研究价值匪浅。追本溯源,澧县皮影戏在历史上记录已久,《澧县志》提到,宋代末期已有民间艺人从事皮影戏演绎活动,尔后兴衰交迭,直至80年代末期澧县仍有多个皮影戏班活跃于湘西北、鄂西南进行演出。作为湖南地方皮影戏的重要分支,2006年,澧县皮影戏被列为湖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从美术工艺视角来看,澧县皮影戏多以牛皮为原材料,制作工序严苛、环节复杂,皮影形象描摹传神、雕镂精细、着色丰富。然而,随着老一辈皮影戏匠人的逐渐老逝,艺术工艺的传承出现严重断层正逼近消亡的边缘。立足当前澧县皮影戏的发展现状,以美术工艺为着力点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丰富和完善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的保护和传承理论体系成为了本研究项目亟待解决的问题。


  1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的保护现状分析


  传承方式单一,珍贵资料保存难度大。澧县皮影戏的传承方式主要分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两种,大多数艺人自小跟师学艺,学习皮影制作技巧,耳濡目染的接受地方文化的熏陶,方可掌握其传统技艺的精髓。随着当下“学徒制”技艺培养走向没落,收徒授艺逐渐被系统化的学校教育取代,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的传承与发展陷入巨大的困境。过去多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授艺,因而保存下来的教学资料极其稀少,更谈不上形成文字性的经验总结供后人传承发扬。


  制作工艺严苛、繁琐,难以形成模式化培养(周长莹.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艺术现状及其保护)。汲荆楚文化之养分,澧县皮影戏在美术工艺上多采用浪漫式的表现手法。皮影造型注重赋色和雕镂,工序繁琐、细节严苛,制作过程环环相扣,各个环节即使出现丁点的失误,也会影响造型的整体效果,从而对艺人的剪影雕镂、赋色描摹等能力技巧要求极高。另外,艺人除了需要具备精湛的雕镂技术和扎实的造型功底外,淳厚的艺术修养也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对工艺境界的追求甚至作为艺人一生的目标。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的精髓非一朝一夕所能企及,采用模式化的培养方式只会造就机械工艺,达不到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的内涵要求,目前有待建构更加完善的保护与传承体系。


  新老艺人断层严重,技艺恐将失传。目前澧县皮影戏民间艺人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随着表演机会的不断减少,甚至很多艺人已完全脱离皮影戏行业,其中不乏具备高超精湛的剪影、描摹、雕镂、赋色等技艺之人,单凭人数寥寥的现存民间艺人来维系生存,根本无法避免传统工艺失传的命运(钟贤权.当代皮影艺术的生存困境与现代创新)。同时,新媒体行业的涌现,年轻人更愿意崇尚新兴文化而失去了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自信,间接导致了传承人出现断层的局面,虽然近年来澧县政府出台了相应的保护政策,如利用学校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唤醒了社会对澧县皮影戏的保护意识,也激励年轻人学习皮影戏技艺,积极投身于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事业,但是消亡只是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并没有彻底改变,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仍然需要更多的力量加入。


图片.png


  2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保护与传承的途径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澧县皮影戏经历千年历史的沉淀,是凝聚民俗民风和精神内涵的文化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地域特色,蕴含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物联网等新技术领域的拓展,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带来了新的契机,创新保护举措和培养模式成为了重点突破口(谭艳超.由婧涵.高文利.皮影戏艺术的数字化应用.望奎皮影戏发展困境突破)。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应该与时俱进,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和时代教育理念,开辟传统美术工艺传承与保护的新思路、新体系。


  2.1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转变传统工艺传承方式


  传统的皮影造型主要源于手工打造,工艺完全取决于艺人的造诣深浅,因此皮影美术工艺的传承在劳动力层面局限性显著。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澧县皮影戏传统的呈现方式,如全息投影技术、3D建模、VR虚拟现实技术等(李静.民俗艺术的新媒体传播策略.以信阳罗山皮影艺术为例),一方面,还原真实的皮影人物造型、肢体动作、色彩装饰、雕刻纹样等塑造细节,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完美再现传统澧县皮影戏的美术工艺水平,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从而推动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事业;另一方面,将皮影造型描摹、雕镂、赋色、剪影等制作过程编辑成三维立体影像,有效规避了以往二维画面的视觉呈现的不完整性,以360度视角呈现皮影制作的各个环节,相比传统的技艺传承形式,从“言传身教”到“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现代科技更加新颖、直观的呈现皮影造型描摹手法与雕刻技巧,从而使传统美术工艺更加吸引年青人的兴趣,大大提升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的成效。


  2.2拓宽教育思维,创新美术工艺培养模式


  与社会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创造、生产生活,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对传统文学艺术的扶持。”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优势显著,不论是理论构建还是技艺传授,对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人才的培养设置科学性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能够为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前瞻性的指导策略(虞莉莉.浙江皮影数字化传承发展与市场策略研究.以海宁皮影戏为例)。将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融入当地学校的民俗教育、美术教育以及历史文化教育等课程,通过挖掘濒临消亡的民间工艺资源,开发相应的校本教材。加深人才对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文化品牌与艺术价值的认同感,建立针对人才塑造能力、雕镂技术、色彩技巧、艺术修养等方面系统化的培养模式,确保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传承的连贯性,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和专业技艺。


  2.3完善保障体系,营造艺人生存环境


  就目前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的保护现状而言,民间艺人仍然是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主体,保障其继续从事皮影戏艺术工作或鼓励其培养技艺接班人的必要条件应该得到满足。地区政府应该增加财政投入,为皮影戏技艺传承人建立相应的津贴、奖励、补助等机制,减轻其基本生活开销和工艺耗材使用等负担,提高艺人从业积极性和热情;地方各级政府应成立公益性事业机构或部门,人员划归编制体系,既解决青年艺人的就业问题,又吸纳专业人才从事澧县皮影戏艺术工作(伍鹏飞.基于数字技术视角下的皖南皮影发展与生存策略研究);争取国家扶持政策,引进社会资本投入,打造澧县皮影戏文化产业园、艺术教育基地、主题游乐园等公共设施,提升澧县皮影戏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为皮影戏从艺人员提供表演空间和创作平台。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澧县皮影戏及其美术工艺,对于推动和加强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保护与传承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图片1.png

  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在承接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发展理念,创新技艺传承方式,加强公众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认知和关注,从社会根源上落实美术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致使澧县皮影戏艺术能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本文为2020年常德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自筹课题“澧县皮影戏美术工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CSP20YC82。)(作者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刘利香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