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公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
2025-08-29 15:20:58
文章来源
发现网

今年以来,中国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积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把握新机遇,扎实推进经营管理各项工作,经营业绩稳中有进。

经营运行稳中向好

财务效益稳中有进。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294亿元,同比增长3.61%,其中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9.17%;实现税后利润1,261亿元、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1,176亿元,同比保持平稳且变动趋势较一季度改善。净息差1.26%,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0.70%,净资产收益率(ROE)9.11%,成本收入比25.11%,均保持在合理区间。

资产负债稳健增长。资产总额36.7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93%。贷款和债券投资等高收益资产占比提升2.32个百分点。负债总额33.6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85%。客户存款占负债比重提升0.78个百分点。境内人民币日均存款市场竞争力连年提升,外币存款领先优势扩大。

客户基础增量提质。全量对公客户数、全量个人客户数、个人客户全量金融资产等业务规模稳步提升。客户结构优化,公司中型授信客户数比上年末增长13.48%,个人中高端客户占比提升0.16个百分点。

资本实力稳步增强。首批完成1,650亿元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57%、18.67%,较上季度末(增资前)分别提升0.75个百分点、0.69个百分点,为集团中长期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持续落实股东回报。积极落实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政策要求,制定实施市值管理办法和估值提升暨提质增效重回报计划。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聚焦稳健经营,加强市场沟通,提升信息披露水平,为股东持续创造长期投资价值。高效完成2024年度中期和末期分红,派息金额713.60亿元,派息比例继续保持在30%的较高水平。

持续优化金融供给

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截至6月末境内机构人民币贷款较年初增加1.41万亿元,增长7.72%。设备更新贷款余额超900亿元,投向制造业的贷款比上年末增长12.99%,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22.92%。

全方位助力扩内需促消费。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印发《中国银行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工作措施》,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业务规模与服务客群实现扩面增量,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5.42%。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企业贷款较年初新增5,720亿元,增幅12.93%。发挥特色专业优势,丰富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以务实举措助力民营企业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举办“进博会走进湖北”中银跨境撮合对接会、金融助力长江经济带民营企业“走出去”专场活动。

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服务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按照国家政策提供最优房贷首付比例和利率,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住房按揭贷款投放力度,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实现同比提升。

助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累计支持112家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计划,合计达成贷款意向金额超300亿元,保持市场领先。提供债券承分销、财务顾问、资产证券化等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2025年上半年承销银行间市场信用债规模超4,300亿元。

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提质增效。抢抓人工智能、科技型企业并购等市场机遇,创新“算力贷”等科技金融产品,截至6月末,科技贷款余额4.59万亿元,授信户数16.11万户。持续丰富科技相关产业金融服务供给,运用股、债、保、租等方式支持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综合化服务累计供给超过7,800亿元。扎实推进AIC股权投资试点业务,试点政策发布以来已完成15只AIC股权投资基金注册,合计认缴规模超110亿元。

绿色金融保持领先。绿色贷款余额4.54万亿元,比上年末同口径增长16.95%,境外绿色贷款居彭博“全球绿色UoP贷款”“全球可持续性挂钩贷款”“全球绿色贷款原则贷款”排行榜中资银行第一。承销境内、境外绿色债券规模保持中资同业市场首位。绿色债券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位列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投资人第一。

普惠金融增量扩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6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39%;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突破172万户,较年初增长15.58%。为超过5万户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授信超7,000亿元。连续4年开展“千岗万家”专项活动,上半年向稳岗扩岗企业发放专项贷款超3,000亿元,以金融之力稳企业稳就业。支持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涉农贷款余额2.87万亿元,较年初新增3,674亿元,增幅14.69%,聚焦农田、农资及粮食生产流通重点领域。重点帮扶县机构贷款增长10.08%,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养老金融稳步提升。持续打造特色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发行“中银·中铁银通社保卡”,同业首家实现社保、金融、交通和高铁四网融合。企业年金个人账户数、企业年金托管资金规模位居市场前列,服务企业年金客户超过2万家。持续丰富包括储蓄、理财、基金、保险在内的养老个人金融产品供给,提升线上线下网点适老化服务水平。

数字金融加速赋能。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力提速,深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强化交易集约、提升服务效能,培育发现分行数字化转型新成果,形成推广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同比增长8.59%,数字人民币消费额保持市场领先。

充分发挥全球化优势、综合化特色

全球化优势进一步夯实。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提升,境外商行营业收入贡献度稳中有升。完善全球化发展顶层设计,全面夯实全球化管理框架。推动实施、动态优化境外商行差异化发展策略。打造区域竞争优势,发挥中银香港对下辖东南亚机构带动作用,提升东南亚机构综合竞争力。加强中银欧洲作为欧盟区域总部的能力建设,持续推进中后台集约化运营。

“稳外贸”金融供给不断加大。境内机构办理国际结算量2.1万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8.5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51%和17.47%,市场领先优势稳固。持续完善跨境电商结算“全球化响应、全链条支持”产品服务,跨境电商总交易额同比增长42.10%。

跨境人民币领先优势持续扩大。持续支持扩大CIPS全球网络覆盖面,集团CIPS直接参与者和间接参与者数量继续保持同业第一。在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全球35家人民币清算行中占16席,继续保持同业第一。上半年,共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业务560.67万亿元,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积极服务“走出去”“引进来”。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助力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熊猫债、中国离岸债券、离岸人民币债券承销量市场排名第一。跨境托管全市场份额继续位列中资同业第一。助力企业打通在岸和离岸资金通道,跨境资金池数量、交易量保持市场领先。

综合化经营质效提升。行司协同发展不断深化,因地制宜开展综合经营撮合、营销活动,落地债转股、金融租赁、投资银行、股权投资等重点联动项目,多家公司核心业务指标实现争先进位。

以更高标准统筹发展与安全

持续深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防控系统性风险的机制流程,提升风险前瞻性研判和应急管理能力,做好各类风险管控。强化境内外风险管理能力,有效应对金融市场波动,主动开展重点领域专项压力测试,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整体可控。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强化资产质量管控,稳步推进不良化解,提高清收处置质效。6月末集团不良贷款率1.24%,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97.39%。

强化内控合规管理能力。完善尽职调查管理机制,强化高风险客户及业务、重点领域、重点机构风险防控。深化内控案防治理,持续推进境外合规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反洗钱合规管理进一步提升。

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数字金融基础夯实加固。信息科技监管评价实现连续两年评分提升。扎实推进40个科技战略项目建设,优化应用项目管理机制,项目平均交付周期同比下降11.13%。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云平台服务器总量达4万台。

强化公共基础能力建设。健全数字化精准营销和客户运营工具,优化交易集约、远程核准功能,累计完成涵盖5类场景、65支高频交易的集约上收,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智能审核能力。

深化新技术创新应用。发布人工智能应用与推广工作方案,使用大模型技术赋能全行100余个场景。持续推进基层减负,企业级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覆盖超3,300个场景。

赋能业务发展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分行数字化转型成果复制推广,着力孵化优秀数字化转型新成果,以局部先行先试牵引全局迭代优化,提升全行数字化经营管理质效。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中国银行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坚守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全球化优势、综合化特色,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服务金融强国建设中推动中国银行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周子章

中国银行

中期业绩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